銘記歷史 築夢未來 ——我校師生赴遼寧開展研學活動
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,深化青少年家國情懷教育,日前我校42名師生日前在李健恆主任、陳冬華主任的帶領下,赴遼寧開展為期六天的古今多方位研學活動。此次活動獲得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資助,以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,引導師生銘記歷史、感悟精神、展望未來。
遼寧作為抗戰重要戰場,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。研學行程首站抵達九一八歷史紀念館,踏入肅穆展廳,鏽跡斑斑的刺刀、布滿彈痕的鋼盔、泛黃的家書等文物靜默陳列,黑白歷史照片以震撼的視覺語言,無聲訴說著那段刻骨銘心的苦難歲月。在講解員低沈而飽含深情的講述中,師生們神情凝重,時而駐足凝視玻璃展櫃中的歷史遺物,時而低聲交流感慨。透過一件件承載血淚記憶的展品,那段山河破碎、生靈塗炭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,凝重與悲壯的氛圍直擊心靈,讓每個人都深刻體會到民族危亡時刻的沈重與屈辱。
接著,走進瀋陽故宮開展參觀研學活動。紅牆黃瓦間,大政殿的威嚴、十王亭的錯落、鳳凰樓的古樸,盡顯清初宮廷建築特色。導遊以生動故事串聯起努爾哈赤遷都、皇太極稱帝等歷史脈絡,帶領師生沈浸式領略滿族文化與皇家規制交融的獨特韻味。此次活動不僅讓大家深入瞭解清代早期歷史,更激發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熱情。
隨後,大家沿著鴨綠江畔實地探訪,在斷橋遺址前聆聽當年志願軍氣昂昂跨過江面的英勇事跡,鏽跡斑斑的鋼鐵橋身訴說著戰火歲月的悲壯。一行人沿著邊境線參觀,在鴨綠江畔眺望對岸,聆聽歷史故事與邊境發展歷程。在船上,廣播生動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跨過江河、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跡,厚重的歷史記憶與眼前寧靜祥和的邊境景象形成鮮明對比。紀念館內,泛黃的書信、陳舊的武器裝備等珍貴展品,生動再現了那段保家衛國的崢嶸歷史。師生深受觸動,紛紛表示要銘記先輩奉獻,將愛國情懷轉化為奮進動力,立足崗位擔當作為,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。此次活動不僅深化了愛國主義教育,更激勵全體成員以史為鑒,砥礪前行。
此次活動讓師生深刻體會到邊境線作為“國之屏障”的特殊意義,進一步激發了維護國家安全、傳承紅色精神的使命感。